他们另一面 同样够精彩

来源: 厦门晚报 发布时间: 2024-11-12

  

  ■今年投洽会期间,张海昌英语采访塞尔维亚参会人员。

  

  ■陈恩泽被称为“六边形战士”。

  

  ■王颖达是晚报“义务化妆师”。

  

  ■陈琼的古装让人眼前一亮。

  他们是记者、编辑,终日奔波在新闻采编最前线;他们也是年轻人,同样追求时尚、热爱生活,身上储存了各种“隐藏技能”。在厦门晚报社这个大舞台上,他们的技能被发掘,爱好能被表达,当这些技能与新闻“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文/记者 李小庆 图/受访者提供

  张海昌:

  敢跟外国客商飙英语的记者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才开启两年的新记者,张海昌却经历了多次“跨界”:大学本科,工程专业,是工科生;考研,报考的是厦大“英语口译”,学的是英语;再后来,他又怀揣新闻理想,应聘成为记者,研究“文字的力量”……

  当记者,绝不嫌本领多。今年9月,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厦门晚报开设“晚报记者飙英语”视频专栏,直面外国客商。听着他们点赞中国高铁速度,盛赞厦门美景、城市规划以及营商环境,听他们想把厦门可口的食物、美丽的微笑和先进的技术都带走,张海昌流利的口语功不可没。

  张海昌说,跟外国客商“飙英语”,一点不紧张,交流很顺畅。后来,他又被派去中山路街头采访,向外国友人推荐厦门的钢琴之岛——鼓浪屿。交通、住宿、美食等问题,他都能用英语一一介绍和作答。

  现在,张海昌仍然保留大学时养成的习惯,爱看书,爱看英语新闻,爱听国际时事。在厦门这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开放都市里,张海昌的期待是,能与外国客商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

  陈恩泽:

  会写稿能出镜的“六边形战士”

  人们常常用“六边形战士”形容乒乓球王者马龙,寓意全能。在厦门晚报的新人中,也有一名“六边形战士”,集齐视频拍摄、剪辑、出镜、采访、写稿等各项本领,他叫陈恩泽。

  陈恩泽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虽然出镜是专业,但他对镜头外的一切都感兴趣。大学里,他自学视频剪辑,学拍摄,写脚本……还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分钟视频获得了福建省三等奖。

  来到厦门晚报社后,陈恩泽成为了真正的全媒体记者。在晚报推出的“在盛夏 游一厦”系列视频中,他热情出镜,带大家打卡厦门的名胜景点;在台风天,他身披雨衣,在风雨里现场播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他双语出镜,带着读者同步逛“九八”,在那里品酒、与机器人PK俯卧撑……自然自信又热情。

  “六边形战士”的每一个“边”,都在工作中找到了用武之地。现在,陈恩泽负责医疗口线的新闻采写,同时也在进行视频拍摄和制作。他说,他要用身上的这些技能,尝试更多的可能,把小故事做成大文章。

  王颖达:

  同事们心中的“化妆达人”

  不知道是不是名字中有个“达”字,王颖达在同事们心中,就是个“达人”,附带一身的隐藏技能:爱研究美食,是同事们的“零食供应站”;爱琢磨化妆技巧,常常为出席重要场景的同事“江湖救急”……所以都叫她“达达”。

  当然,技巧不是一蹴而就的。王颖达说,刚参加工作时,她也是素面朝天,附带一身的学生气。后来跑了口线,对方一句“怎么这么青涩”,让她瞬间觉醒:不行啊,当记者,至少外表要端庄稳重。于是她琢磨起化妆,在B站里找视频自学,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得心应手。她翻出之前的照片说:“你看,那时候我多老气!”

  她的改变有目共睹,也渐渐被同事们知道了。有个同事眉毛浅淡,但又属于化妆“手残党”,出去采访常常觉得自己不够精神。王颖达自告奋勇,帮她修眉。2018年底,同事们要在年会上表演一个小品,一名男同事要男扮女装成《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王颖达包揽了他的妆造,浓黑的眉毛、妖艳的红唇……小品大获成功,王颖达的“化妆达人”形象更稳固。

  于是,她渐渐成了报社的“义务化妆师”。去年,厦门晚报创刊30周年系列视频《我很想念你》推出,出镜讲述的20名记者、编辑中,大部分妆造都出自王颖达之手。

  王颖达说,经过多年学习和锻炼,她对色彩已经比较敏感,看一眼肤色,对照手头的粉底和不同的调色产品,就能调出与肤色更相近的颜色。

  陈琼:

  喜爱穿越的古风爱好者

  一颦一笑一抬头,一顾一盼一回眸……你以为是电视剧里走出来的古代小姐姐?不是,她是晚报编辑陈琼。

  最近,报社开展视频剪辑大比拼,陈琼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获得一等奖。“穿越千年的眼泪……”伴随着耳熟能详的BGM,一个转身,陈琼从职场打工人一秒切换为轻拂羽扇的宋代少女,这是打卡园博苑时的场景。

  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并不顺利。陈琼说,在原定的拍摄计划落空后,剩余时间紧,她冥思苦想:拍什么?怎么拍?怎么剪?一个念头闪过:不如试试自己的“最爱”——古风。于是迅速约妆造、拍摄、剪辑……一气呵成。随后,她剪辑到凌晨3点多终于完成。“当兴趣和工作结合在一起,更能沉浸其中,越剪越精神。”陈琼说。

  “偶尔停下脚步,在汉服的自在飘逸中感受安静与平衡工作生活。”陈琼说,依稀记得大学时,她和舍友一同身着汉服表演舞蹈《礼仪之邦》,反响很不错。也就是在那次之后,学院招生季要拍宣传片,老师便想到了她,其中的一个造型就是古风,那是她第一次拍古风照,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参加工作,工作之余,她每年都“奖励”自己一两次古风写真拍摄。化上精致的妆,挑选心仪的服饰,摆出好看的姿势……把这样的美好留在相片纸上,她就觉得很开心。

  陈琼的这一爱好,也给报社带来了灵感。今年春节期间,厦门晚报策划推出一场“古风汉服变装秀”,向全市人民拜年。陈琼是其中一员,她身着一袭大红明制汉服,拿着团扇,缓步向前,展示传统服饰之美,表现相当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