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联合会、记者公会和报界同业公会

来源: 《厦门新闻志》 发布时间: 2013-09-22

厦门市在抗战胜利后曾成立记者联合会、记者公会和报界同业公会。
记者联谊会是战后在厦门复刊和创刊的报纸记者,为了互通声气、联络感情而组织的,每星期由各报轮流作东,举行茶话会,介绍情况,表演联欢。
厦门记者公会先由各报社长、主笔开筹备会,协商理、监事人选,于民国35年(1946年)5月5日宣告成立,并发表宣言,宣布三项工作重心:一顺应世界潮流,改造社会环境;二辅助战后动员,促进国家建设;三发扬民族正气,挽救颓风。宣言称,为求上述三项工作之顺利进展,必须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为健全报人阵容,二为实施新闻自由。但是,由于监、理事的选举产生矛盾,有23人声明退出记者公会,并认为记者公会“不合组织法”。当时的厦门,市政府社会科收到3个退会单位的申诉,遂宣布厦门市记者公会为不合法,并呈报省社会处,请指令解散厦门市记者公会,重新组织。未退会的各报记者也召开会议,认为记者公会完全合法,并印发“厦门市记者公会横遭摧残经过”等材料。在厦门记者公会发生分裂后,记者联谊会仍有活动。
民国37年(1948年)1月28日,厦门各报成立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为《星光日报》社长胡资周。理、监事由当时各报负责人担任。报业同业公会负责处理报界及各报纸之间的事务,并主持分配纸张、官价外汇新闻纸。当时通货膨胀严重,官价外汇与黑市价格相差甚多(1948年初夏,官价外汇进口纸价格每令4元8角,而黑市价格每令24元至26元;地产新闻纸每令20元左右)。因此,纸张官价外汇的分配,对各报经济上影响很大。
1948年春,国民党军队连接失败。要天天出版的报纸封锁蒋军到处失守、节节败退的消息确非易事。当时的市政府利用报业公会,一方面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威胁如不按照当权者的旨意,刊出官方发布的新闻就是要抓人查封,不按照社会科的指令办报,马上遭到深更半夜,或快出报之时才来新闻检查,而且不准开天窗,而要补上不伦不类的图片或过时的公告,让你日报变晚报,新闻变成旧闻。另方面则采取经济手段,最明显的就是利用官价纸张外汇津贴办法来压服各家报社。例如,1948年夏初,每令白报纸,官价外汇进口价格,每令仅4元8角,而黑市价钱,每令24元至26元。若用土产报纸,每令也要20元左右。而且印出来的版面文字渗透,令人看了很不舒服。于是规定当时的补贴办法是:按照国民党的旨意办报者,如发行1000份,每月用纸30令,则配给60令的白报纸。等于每月津贴600元左右的银元价值。不左也不右的报纸,每月用纸30令,则供应30令的官价报纸。被认为没按照蒋政权旨意发表新闻,或言论越轨,或言辞稍有过激的报纸,则按发行量的4折供应官价的报纸。《江声报》这时的发行量已超过1万份,每月却按4000份计算供应官价报纸。就是要让《江声报》每月进近200令的黑市报纸。
然而老百姓爱看报道真实消息的报纸,于是讲真话及时发布新闻的报纸份数急增,份数多,刊登广告的商家自然接踵而来。当时的市政府想采用津贴报价的手段,来拖垮倾向讲真话的报纸,结果不但没有压服、压垮,相反的越办越壮大,由于广告多,不但没亏损,而且略有盈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1979年,厦门市没有全市性的新闻团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2月,厦门市全市性的新闻团体—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随后,又相继成立了厦门市广播电视学会、厦门体育记者协会、厦门青年记者协会和厦门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并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活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