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看中国副刊人的学思践悟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 2024-04-10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年会近日在文化圣地浙江绍兴举行。会议上,17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报纸副刊人,围绕新时代报纸副刊如何深入读者、贴近群众、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话题,从学思践悟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学

  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从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更加坚定自觉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贡献一己之力,毫无疑问,是我们党报副刊人的职责与使命。在会议上,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董宏君的发言开宗明义,引发与会者的共鸣。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工人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南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孙德宏谈道,报纸副刊工作者应深刻领会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深刻领会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善于用中国故事讲清中国理论、用中国话语阐释中国实践,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发展优势真正转化为话语优势。

  思

  发挥好副刊在舆论场中影响力

  通过调研和实践,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报纸副刊在舆论场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据董宏君介绍,去年,她和《人民日报》“大地”文学副刊的同事一起,就“新时代如何发挥好文学副刊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集中调研,走访了国内多家媒体,梳理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从副刊人的创新实践中得到诸多启发。

  “我们深深体会到,贴近时代脉搏,站稳人民立场是副刊不能动摇的基石;坚守文化品位,拓展审美空间是副刊生存壮大的生命线;借助网、端、云、屏,打造全媒体项目,是副刊发展不容回避的趋势。”董宏君说。

  浙江日报全媒体文化新闻部主任吴蒂则用三个“必须毫不含糊”,表达了对副刊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一是根植于报纸的副刊,在扣紧时代脉搏上,必须毫不含糊。二是副刊在探索与践行富有文化标识性的表达方面,必须毫不含糊。三是副刊在拥抱新媒体、挺进媒体融合主战场上,必须毫不含糊。”

  践

  让副刊在新媒体上亮起来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那么,中国副刊人是怎样在实践中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呢?

  《中国副刊》新媒体中心总编辑、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侯军罗列了2023年中国副刊公众号的几大亮点工作和数据,比如以今年3月17日为基点,较去年的3月17日,《中国副刊》的用户总数增长了41.3%。这是该公众号上线以来粉丝数量连续6年实现增长。但他也表示,从年龄构成看,用户以中年为主体,其中36—45岁的占21.87%,46—60岁的占46.43%,两者相加接近70%,反映出当前副刊读者“老龄化”的现状。虽说粉丝忠诚度、成熟性和稳定性都很高,但活力稍弱的缺陷也很明显。“这些数据提示我们:在开发和吸引年轻读者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努力空间。”

  面对新媒体平台的崛起,《浙江日报》的副刊这几年也有所应对。如增加传播与运营的主动性,不仅在新闻客户端上开设副刊专栏,对一些重点作品,也会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二次创作与传播。比如亚运题材报告文学《我的湖山我的家》,采写记者还参与采制了同题材的H5作品,以童趣视角,互动交流,取得全网1700多万的总传播量。

  《洛阳晚报》副刊部主任张广英讲述了品牌栏目《经典洛阳》的成长经历,为地方副刊媒体发展提供了不少借鉴。如从2017年开始,《经典洛阳》有声版在喜马拉雅上线。从读到听,受众开始逐步年轻化。

  悟

  编辑写作两相宜

  “成不了作家的副刊编辑,不是好编辑。”交流中,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彭程说,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部分地说出了真理。

  作为一名资深副刊编辑,彭程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我们要做一个好编辑,同时也不能满足于仅仅做个好编辑,最好让自己也成为作家。”彭程认为,文学编辑和文学写作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如今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常见说法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强调其互为依存的关系,对于副刊编辑也是如此。

  从编辑的角度来说,只有写作才能真正了解写作的甘苦,才真切了解写作的规律,从理论走入实践,也才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是好文章。作品中一些微言大义,一些独特的修辞,一些只可意会难以言说的东西,只有写作者才能够理解。一个编辑具有作家的情怀和本领,有助于提升报纸副刊的活力、品位和水平,相辅相成,良性循环。

  彭程说,老作家陈学昭有一部长篇小说《工作是美丽的》,我们也要以这样的心态,从事副刊工作,在编稿中,在写作中,体味工作的美丽。(李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