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以更高水平建设文化强省

来源: 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 2024-03-19

  福建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八闽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形成了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特色和优势资源。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围绕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推动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我们要以新的文化使命为遵循,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守正创新,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

  ◆坚持理论创新、思想引领,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近年来,福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传承守护好八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动思想文化建设取得了丰富成果。当前,要深入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把传承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贯穿融入文化强省战略,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摸清福建优秀传统文化“家底”,用好用活“福”文化、海洋文化、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广泛宣传阐释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公众生活建立起情感连接,不断赓续和激活八闽文化生命力,让有福建特色、有历史底蕴的特色文化成为福建人民坚定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二要坚持统筹推进。坚持全省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一盘棋,进一步统筹全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明探源,建立文化图谱和资源数据库,提高文化遗存的保存保护、文化开发的载体平台、文化宣传教育的省级统筹力度,推动福建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同步谋划,努力创造文化强省建设的竞争力和新优势。
  三要强化政策支持。设立省级文化发展基金和文化传承保护孵化平台,推动各地同等享有文化扶持扶助资源;协同各地建立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制,做好跨地区文化保护传承资源配置、政策扶持、文化改革、人才引育等工作,促进全省各地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系统支持与区域特色发展相统一。
  ◆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深度发掘福建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要以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化价值为核心,把文化宣传、道德育化与文化生产有机集合起来,既不过度开发,又不脱离时代要求,有力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面貌、绽放出永恒魅力。
  一要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深入实施福建文化标识体系构建行动、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三坊七巷、万里茶道、福建船政等申遗,加快水下考古(平潭)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长汀、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贡献福建力量。
  二要注重特色品牌培育。深入挖掘不同地域传统文化的特色,着力整合海洋文化、“福”文化、闽台历史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的共性,努力在开展涉台文物保护、“迁台记忆”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下功夫,持续创建“福建戏剧”“八闽丹青”“闽版图书”“视听福建”等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文化品牌,提炼出最能反映福建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产品。
  三要创新八闽文化传播方式。发挥“数字福建”优势,以创意为灵魂,融合流行元素,把中华美学精神和时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不断创新表达方式,打造独具福建特色的文化IP,讲好每个项目和产品的文化故事,让游客和消费者形成深刻的文化记忆和自觉的口碑宣传;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公众参与意识,以民俗文化活动、书院教学活动、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为载体,带动地方居民主动融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立体多维的福建优秀文化传播矩阵。
  ◆坚持时代站位、全球视野,加快推动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具有人类文化共享的要素与功能,会随着国家和民族的强大而不断走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世界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一要加强传统文化研究阐述和价值提炼。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发展需要,对至今仍有时代意义和借鉴价值的文化内涵加以提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历史传承与时代潮流融合共生、时代风范与东方神韵相得益彰。
  二要推动“两个结合”,促进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和劳动幸福观同“福”文化相结合,运用于民生发展和社会建设事业;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朱子理学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相结合,运用于调查研究、推动福建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想观同侯官文化的家训家风和家国思想相结合,运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观同红色文化相结合,运用于革命文化教育和老区发展实践,在“两个结合”中既延续文化基因,又萃取思想精华,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新生。
  三要提升八闽文化传播水平。发挥福建侨的优势和对台优势,实施海丝人文交流工程,加强闽台文化交流,不断提升传播效能。聚焦福建故事,发挥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的独特优势,坚持全球视野、促进跨文化对话,打造更多融入“福”文化、海洋文化、朱子文化等主题和元素的影视作品、新媒体作品向海外平台投放;依托国际友城及“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福建旅游海外合作推广中心”等平台,借助跨国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推广有福建特色的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节目,做好我省非遗项目的挖掘与推荐,力争更多项目登上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福建特色,彰显福建精气神。
  ◆坚持人才为本、平台为基,加强福建优秀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才、文创人才、数字文化人才队伍,增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的后劲和活力。
  一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立足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和文化强省战略,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目的,打破人才引入机制框架的限制和学历、户籍、地域、身份、成果等刚性约束,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议”等方式,以聘请策划、顾问的方式引进人才团队,不断畅通渠道柔性引进各类人才,逐步健全分层次、多渠道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他们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二要注重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精准开展文化人才资助扶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教育培训,加快建设一批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名师效应,采取“传帮带”方式,以互动交流面对面、文化传承手把手的形式,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有效适应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老中青”人才梯队。
  三要以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发展。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抓手,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研究、传承的专项资金,加大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福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非遗工坊等文化保护传承平台建设力度。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调查分析传承人的生存状况、文化表现形式、发展状况等,完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不断优化文化领域人才发展生态。
  (作者均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