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涛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当前,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核心是阐明习近平文化思想解决了前人没解决的问题,创造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文化文明维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由此,形成了“四个自信”这一具有原创性的表达。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底气。仔细分析,道路自信源于道路创新,理论自信源于理论创新,制度自信源于制度创新,文化自信源自文化创新。当前,关键是要让创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习惯,形成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真正引领中国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是根本动力,开放是基本条件,创新是首要原则。
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具有原创性的概念,并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当代中国人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切实担负起这一使命。从“现代化建设”到“现代文明建设”,这是从“现代化”到“现代文明”的重大提升。“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表述,使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的把握更明确更科学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两个结合”,这是作为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方法而提出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进行了阐释,深化了对“两个结合”的理论认识,明确了“两个结合”的实践指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阐释空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两个结合”的成果,也是“两个结合”的典范。“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具有原创性的表达,诠释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对于我们“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持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民族立场和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方在道路、话语和制度上对“现代化”“现代性”“文明”的垄断,改变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历史格局。中国的发展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新道路”开创出“新形态”,这是从“发展”到“文明”的重大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精心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积极谋划人类文明发展,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世界各国人民“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从人类文明发展高度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世界前途观与人类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创造性解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在寻求一种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文明发展之路,是在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只有将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深刻理解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毕竟,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
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人民至上和胸怀天下、民族立场和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达到了新高度。
(作者系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体系研究”【21AKS0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