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来源: 中国记者 发布时间: 2024-02-28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能致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习近平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担负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先后提出新闻舆论工作的 48 字职责使命和宣传思想工作的 15 字使命任务,为新闻舆论工作履职尽责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一、新闻舆论工作 48 字方针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履行职责使命的问题。2016 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 字职责使命,更加突出了导向的重要作用,更加强调了新闻舆论所发挥的团结稳定鼓劲的积极效果,更多体现出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第一位的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增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一以贯之的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做到不缺位、不错位。

  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就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十四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拧成一股绳,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就是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扬社会之善、褒正气之举、鞭丑恶之行,教育人、感化人、影响人,推动形成良好党风政风民风家风,汇聚起向上向善、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就是要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析事明理、激浊扬清,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用生动的事实教育人,更好地统一思想、扩大共识。

  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就是要架起中外沟通的桥梁,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统筹好国内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成就进步和和平发展的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看待和认识当今的中国。

  新闻舆论工作的 48 字职责使命,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整体,既突出了政治方向,也强调了核心价值;既明确了根本原则,也提出了基本任务;既有正面引导,也有批评监督;既有对内宣传,也有国际传播。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48 字职责使命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要求,将之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座右铭、方向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不断增强履行职责使命的自觉性,创新履行职责使命的方式方法,提高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水平。

  二、宣传思想工作 15 字使命任务

  在 2018 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承担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15 字使命任务是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要求,也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举旗帜,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反映新时代蓬勃向上的生机,全面展示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激励人们同舟共济,团结奋进。

  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盛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本文系《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第二讲第二节,学术引用请注明来源:新华通讯社课题组.学习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论述[M].新华出版社,202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