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十年上万分钟,为历史存像|“长韬”获奖者的追梦故事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发布时间: 2022-12-19

  编者按: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阐述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十年来,新闻人牢记嘱托、怀揣梦想,以人民为中心,以奋斗为姿态,扎根基层,践行“四力”,不断书写新闻事业崭新篇章,汇聚奋斗前行精神力量。

  近日,中国记协网编辑部特别推出“新闻追梦人”专题策划,分享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追梦故事。首批推出“‘长韬’获奖者的追梦故事”系列报道,邀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讲述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使命和担当。让我们一起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新征程上,同心筑梦,并肩追梦!

  

  这里是希望的田野,广袤无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黑龙江,始终牵挂黑土地。我执导的纪录片《希望的田野》三部曲《拉林河畔》《兴安岭上》《乌苏里新歌》,奏响了黑龙江省在新时代破题“三农”问题、脱贫攻坚、共同富裕之路上催人奋进的交响乐。

  十余年风雨兼程,我和同事们积极践行“四力”,将新闻人朴素的爱国情怀镌刻在上万分钟的影片里,为新时代黑龙江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路子留存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讴歌火热新生活

  黑龙江必须为“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食”提供坚强支撑、必须坚决扛起“五大安全”政治责任……

  多年来,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第一。2013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经历阵痛的林场工人吃上了“生态饭”,迎来了新生活。黑龙江、乌苏里江畔,特色渔牧+文旅产业多业并举的发展道路随处可见……踔厉奋发新时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最伟大。

  

  沈书(右)在溪水林场采访。

  我带领摄制组扑下身子,走进种粮农民家里、走进林场工人家里、走进少数民族群众家里。凌晨三点,我们与农民一起钻进育苗的大棚;秋收时节,我们与农民们在滚滚稻浪中挥洒汗滴;除夕之夜,我们与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围坐在炕头吃年夜饭,在漫天烟花中记录下农民们一年又一年的欢喜与期盼……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作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走心之作,《希望的田野》系列三部曲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纪录片走进黄金时代的标志之作。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播出了《希望的田野 · 拉林河畔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策划播出了《希望的田野 · 兴安岭上 》,为庆祝建党百年策划播出了《希望的田野 · 乌苏里新歌 》。这三部现实题材纪录片,是我们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只有和普通百姓的心贴在一起,才能捕捉到新时代东北百姓生活的新风貌,才能记录下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奋斗。

  

  沈书(左)在地下800米矿井采访一线矿工。

  挖掘历史,关照当下,弘扬时代主旋律

  立足本土,以大视角、大情怀弘扬时代主旋律、积极承担起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载,史海钩沉是新时代纪录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过去十余年,我带领团队策划拍摄了国内第一部全面梳理日本侵华历史上关于细菌战的八集纪录片《日本细菌战》;填补日本化学战历史影像空白的七集纪录片《日本化学战》;同类题材规模最大的十集纪录片《日本关东军要塞》……

  为了这数千分钟的珍贵影像与口述历史,我们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也追寻到俄罗斯、日本、韩国,我们不畏艰难阻力,寻找到了当年细菌战和化学战的受害者,纪录下了鲜血淋淋的控诉。

  我们也寻找到了上百位日本老兵,面对我们的镜头,他们哽咽着道出了自己关于暴行的回忆和忏悔,这些资料成为不容篡改的历史最有分量的证言。

  为了追寻中国共产党唯一一次在境外召开的代表大会——中共六大的足迹,真实记录党的历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筹划拍摄《中共六大纪事》。我带领摄制组一头扎进史料,走访专家,付出无数艰辛,终于为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影像志,填补了这段珍贵党史的纪录片影像空白。

  此后,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中共六大纪念馆所在地,我们的作品《中国六大纪事》常年在那里循环播放。

  

  沈书在大型纪录片《思想的历程》首映式上。

  精耕细作,国际传播,彰显全球大格局

  “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一问一答,正是对我们新时代媒体人的肯定与鞭策。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结合国情省情,从2011年,就开始了“中国黑龙江电视周”的海外推广。我和同事们连续多年在海外举办中国黑龙江电视周、中俄媒体年活动,在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等境外30余家主流电视机构累计播出400余部纪录片,这些作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基调,有效推动可爱中国、好感传播在周边及部分欧美国家落地生根。

  

  沈书(台上中间)在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推介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

  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在国际纪录片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故组委会主席伊夫·让诺致力于在制片人和国际制作公司、电视台、纪录片从业者之间架起桥梁。伊夫·让诺曾经说,“中国的故事讲不完,因此国际合拍意义深远。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拍摄用更富有创意的方式让更多人对中国的故事产生共鸣。在这点上,沈书做到了”。

  伊夫·让诺提到的“沈书做到了”的作品就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播出的《致命深海》(Deadly Depths)、《沿海危城》(Flood, Challenging Our Future)及《沙漠星球》(Planet Sand)等大型纪录片。通过这些与国际媒体合作拍摄的纪录片,我们将中国倡导和平、坚持绿色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真实地展现在欧美主流受众面前,为全球防洪减灾、防沙治沙提供中国方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认同。

  

  沈书在四川电视节“纪录新时代”论坛上演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此刻,我们步履坚实地走在记录人民生活的最前沿。时代要求我们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使命召唤我们把新闻人、纪录片人的“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责任告诉我们肩上有担当、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

  为新时代存像,风雨兼程,我们永远在路上!(作者沈书系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